清代嘉庆、道光年间著名书画家施南金精品原装旧裱立轴,思进轩藏品。
装裱尺寸:198x58.5cm。
画芯:153x47cm。
纸本,原装老裱。
款识:七十老人施南金书。
钤印:南金之章(白文),施氏献琛(朱文)。
作品内容为明代诗人吴宽诗作《庆成宴次仲山韵》。
作品背面绫布上题有“施南金行书”,下题有“石榴园清秘”,不知出自何人手笔。
释文:日高黄繖倚云张,久立真怜陛楯郎,池上赓歌誇制作,殿中列坐忝班行,周仪未数三千说,舜服亲瞻十二章,谁道曲终无以献,舞筵驯兽正跄跄。七十老人施南金书。
此作为施南金70岁颠峰时期难得之精品,品相完好。作品将王羲之的俊逸,米芾的奇险,董其昌的温雅,梁山舟的洒脱融合成一体,笔势清健中含柔婉,起笔和使转的锋颖毫无火气,凝劲流畅,其晚年书艺沉逸娴熟和萧散虚和的气格一览无遗,窃以为孙过庭书谱所云:不激不厉,风规自远,此即是也。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文徵明名作《行书自书诗卷》曾于2011年6月在上海离原拍卖上拍,其时成交价高达1300万,该卷拖尾有施南金鉴定跋语:
文待诏书,吴门珍藏家惟研樵山人最多,故其摹仿亦最熟。此卷嘉安吴君携以示余,适研翁在坐,谛审之,极为叹赏,属署数语以归之。七十二叟施南金。钤印:南金之印(白文)、种纸轩(朱文)。
研樵山人即张培敦,史载施南金以书名吴中,声望甚高,此可见一斑耳。
施南金(1773-?,1847年仍在世),施城子,字献琛,号稻香、稻芗等,斋号种纸轩,清代苏州府元和县郭巷镇(今苏州市吴中区郭巷街道郭巷老街)人,嘉庆元年(1796)吴县庠生,嘉庆、道光年间著名书法家。曾就读于苏州紫阳书院,为著名学者、一代儒宗钱大昕(1728-1804)的门人,能诗,史有书名,与周浩德(字远香)、毛怀(号意香)、王云(字石香)齐名,合称“吴县四香”。有楷书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传世,清代石刻印本,古吴种墨斋吴松泉摹勒,莺篁馆重摹镌石。
施南金以书法饮誉吴中,民国《镇海县志》卢浱传里记载他曾传授浙江镇海人卢浱(1821—1908)以梁山舟(1723—1825)的书法秘诀,使卢浱的书法技艺更加精湛。
其作品将王羲之的俊逸、米芾的奇险、董其昌的温雅,梁山舟的洒脱融合成一体,笔势清健中含柔婉,起笔和使转的锋颖毫无火气,凝劲流畅,有潇洒飘逸之致。其晚年书艺更见沉逸娴熟和萧散虚和,行笔流畅,结体疏朗,章法空灵,风格清新典雅,洒脱自如。文徵明名作《行书自书诗卷》、毛怀行书《吴梅村集》卷、冯箕《味书图册》等都有其题跋,家藏有南宋拓本《唐九成宫醴泉铭》,董其昌《临老子西升经》等精帖善本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施南金的花押落款“南金”艺术签名极有特色,和梁山舟的落款“同书”有异曲同工之妙,此也可见其善学和领略古法出新奇的创新能力。
施南金亦喜藏钞书,影钞宋刻称善本。与李福、陆损之等为友著名藏书家黄丕烈(字绍武,号荛圃)《士礼居丛书》写样上版。曾将其父施城在顾之逵家教书法时影抄的《伤寒总病论》宋刻本送给黄丕烈影刻。所谓影抄,就是用薄纸蒙在原书上摹写,笔画跟原本几乎一模一样。《伤寒总病论》一共六卷,是北宋人庞安时(字安常,约1042—1099)多年潜心研究《伤寒论》的结晶。书中提出寒温分治的观点,认为伤寒与温病是性质不同的两类外感热病,对后世温病学说的创立和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。为此,黄丕烈在《伤寒总病论》影宋刻本的后跋里除详细记述相关情况外,还盛赞“少谷之影抄为功不小也”,至今仍广为美谈。
施南金有种纸图,题者甚众,与朱昂之、沈焯等有过合作,卒年七十五以上。清《木叶厱法书记》《苏州志》及《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补遗一篇》等载有其传略。
施城,字振雄,号少谷,堂号味三,施南金之父,府庠生[乾隆四十四年(1779)秀才]。少与钱泳、毛怀、闻诗同学书于林蕃钟。天性笃孝,亲疾刲股。善书法,工时艺。
这段话后面几句的意思是,施城是苏州府学的秀才,少时和钱泳(字立群,一字梅溪,号台仙,1759-1844)等文人一起跟随林蕃钟(字煜奇,号蠡槎,1746-1784,1767年中举,官娄县教谕)学习书法,天性孝顺,亲人(指父母)生病,他割大腿上肉做药引。他善于写书法,八股文也做得很好。另外在其家藏南宋拓本《唐九成宫醴泉铭》上盖有一枚收藏章,内容为“临濮七十七世孙施城收藏之印”(朱文)。这枚印章说明,施城是临濮侯施之常(孔子弟子,也是孔子嫡母的侄子)的77代子孙,是谓名门之后。施城小楷秀逸精到,有文征明遗韵。行书则宗二王,董其昌,清新俊逸,可谓“端庄杂流丽,刚健含婀娜”。清代道光年间成书的《吴门表隐》有载其传略。
梁山舟即梁同书,字元颖,号山舟,又自署不翁、新吾长翁,大学士梁诗正之子。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,清代著名书法家,梁同书工于楷、行书,到晚年犹能写蝇头小楷,其书大字结体紧严,小楷秀逸,尤为精到。与刘墉、翁方纲、王文治并称清四大家,声名远播琉球、朝鲜和日本。其论书曾说:“笔要软,软则遒;笔要长,长则灵,笔要饱,饱则腴,落笔要快,快则意出。”又说:“字要有气,气须从熟得来,有气则有势。”其书典雅洒脱,动人和谐,不激不励,极富书卷气。鲁迅先生文章所写的三味书屋牌匾即出自其手。
吴宽(1435年-1504年8月19日),字原博,号匏庵、玉亭主,世称匏庵先生。直隶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明代名臣、诗人、散文家、书法家。
吴宽为明宪宗成化八年(1472年)状元,授翰林修撰,曾侍奉孝宗读书。孝宗即位,迁左庶子,预修《宪宗实录》,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。官至礼部尚书,卒赠太子太保,谥号“文定”。
吴宽的诗深厚醲郁,自成一家,著有《匏庵集》。又擅书法,作书姿润中时出奇崛,虽规模于苏,而多所自得。
张培敦(1772—1846)清末进士、书画家、民国名流张茂炯高叔祖,字研樵、砚樵,号面山主人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翟大坤弟子。精鉴藏,工书,善画山水,师法文徵明,笔法秀韵。间作写生,亦有沈周、陈淳遗意。名噪吴中,然深自矜贵,寒贫之士不易购之。家濒胥江,人烟嚣杂,故特于所居之后盖一小楼,颜曰“如画楼”。平畴远岫,碧水青山,皆纳窗几,盘桓其中,书禅画诀益得静悟。
传世作品有《涧水松风图》扇页,图录于《名家藏扇集》;嘉庆二十四年(1819)作《 草屋蒲团图》轴现藏故宫博物院;道光十九年(1839)作《万壑烟霞图》卷藏南京博物院。道光二十二年(一八四二)尝作玉溪梦隐图,时年七十一,越四年卒。
黄丕烈(1763—1825),字绍武,一字承之,号荛圃,绍圃,又号复翁、佞宋主人、秋清居士、知非子、抱守主人、求古居士、宋廛一翁、陶陶轩主人、学山海居主人、秋清逸叟、半恕道人、黄氏仲子、民山山民、龟巢老人、复见心翁、长梧子、书魔、独树逸翁等。江苏苏州人,清代藏书家、目录学家。有藏书室士礼居、百宋一廛、陶陶室等。
年少读书,务求精纯,所作文章,必以六经为根柢。19岁时补学官弟子,乾隆五十三年(1788年)中举,后屡应会试不果,遂无意科场。嘉庆六年(1801年)擢为直隶知县,不愿就职,援引旧例任户部主事,不久弃官归里,杜门著述、校书。平生博学多闻,惟好收聚典籍。其藏书之丰富,为当时东南巨擘,且多精本、善本,尤重宋版;长于校勘。黄丕烈从二十多岁开始藏书,一直到他去世,共收藏了大约二百多部宋版书和上千种元、明刻本及大量的旧抄本、旧刻本。是清代“赏鉴派”藏书家的代表人物。
顾之逵(1752~1797),字抱冲。清著名藏书家、校勘家。元和(今江苏苏州)人。廪贡生出身,乾隆四十一年(1776)科试,入元和县学。好读百家之书,后以贮书富闻名于江南。与黄丕烈、周赐瓒、袁廷梼并称乾嘉间四大藏书家。
国家图书馆收藏有金刻本《萧闲老人明秀集注》、宋刻本《礼记》、《礼记》、南宋刻本《南华真经》、宋四川眉山刻本《骆宾王文集》、宋刻本《孙可之文集》、宋开禧三年昆山县斋刻本《昆山杂咏》、宋刻本《和靖先生诗集》、宋刻本《毛诗诂训传》、南宋刻本《说文解字系传》、宋刻本《续颜氏家训》、宋刻本《舆地广记》、明叶盛抄本《皇朝文鉴》、吴岫旧藏明抄本《重刊增广分门类林杂说》、汲古阁藏明抄本《姚少监诗集》、汲古阁影宋钞本《东家杂记》、汲古阁钞本《存悔斋诗》等。日本静嘉堂等也收有部分顾氏藏书。著有《一郗录》等。
与黄丕烈友好,黄丕烈记其"吴中藏书家,余所及见而得友之者,首推香严周氏,其顾氏抱冲,袁氏绶阶,皆与余同时,彼此收书互相评骘""抱冲收藏与余同时,故两家书互相商榷而得之"。藏书楼名"小读书堆",藏书既精且博,多藏宋元善本,乾隆六十年(1795)在秦淮遇焦循,次年引焦循见其书楼藏书,焦循极为钦佩其所藏,吴骞、瞿中溶等亦访问过他的藏书楼。从兄顾广圻,亦为著名藏书家,兄弟二人所校书籍,错误极少,为人所重。卒后,藏书家瞿中溶挽诗曰:"嗟嗟顾君好读书,百万牙签皆玉轴。宋刊元引与名抄,插架堆床娱心目。黄金散尽为收书,秘本时时出老屋。"去世后,其子尚幼,藏书由季弟代为管理,不久其弟又迁居他乡,藏书逐渐散佚,陈揆、张金吾、瞿镛等家曾有收藏。
张茂炯(1875—1936),字颂清,一作仲清,号君鉴,江苏吴县人,张茂镛弟。光绪三十年(1904年)进士,宣统时任度支部司长,宣统元年官盐政院总务所长,民国初任财政部盐务署。有《艮庐词》、《吴门百咏》。题词:绝塞生还矣。算当年、怜才爱客,相门公子。毕竟古人真肝胆,援手冰天万里。但许我、刀环料理。莫道生无三蕉量,便一觥、引满何辞醉。拼荷锸、报知己。言中不尽酸辛意,尽商量、乌头马角,替营归计。自古人才多情重,何况清词饮水。那得不、闻之流涕。苏李伤心河梁别,总输君、一诺关生死。重展读,感风义。
衡平堂张氏,族中相传明末自安徽迁来,为南宋和县乌江镇人、状元、名词人张孝祥后裔。祖上在康熙雍正时经营商业,渐致巨富。太平军攻占苏州之役,该族百数十万两资产丧失殆尽。长房张兆堉为贫而仕,将高师巷宅典出,其母又变卖衣饰,方能成行。但历知龙泉、昌化等县在当时都是贫瘠之区,官亏私累,负债山积。全家曾相对愁叹道:如族中早置义庄田二、三千亩,犹有依靠,必不至如此艰困。其子茂镛(1863~1924)婚后,几贫不能自存,经苦学终成秀才,举人。光绪间历知上虞、金华等县,每到县任职,就在城隍前立誓,不通请谒,不受贿赂。旧俗县令到任,库吏例送巨款,盐公堂也每年送盐规及食盐费四五百元。茂镛将这些陋规都用于恤孤寡,创书院,又修水利,去盗祸。离上虞之日,四乡绅耆攀车饯送的络绎30里。后调安徽为候补知府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)捐田528亩建衡平义庄于砂皮巷。光绪二十八年他在浙江充考官,取陈敬第(即陈叔通)为举人,次年陈中进士成翰林,建国后陈数次来苏看望其后裔。茂镛著有《巽庵漫稿》、《巽庵词稿》等。子海观,曾任大康钱庄经理。其长子大桢,合肥煤炭研究所高工;次子大濴,铁道部某厂党委书记;幼子大溶,毕业于哈工大,为航天部高级工程师。茂镛堂弟张茂炯(1875年生),光绪三十年二甲六名进士,宣统间任度支部司长,民初入财政部盐务署,纂成《清盐法志》300卷,年未五十即告归。茂炯亦工吟咏,有《艮庐词》、《吴门百咏》存世。
茂炯的子孙较稀,后裔今尚居高师巷老宅,原有《进士第》匾及小园已毁。二房有张培敦(1772~1844),号砚樵,为茂炯高叔祖。居张氏旧宅万年桥如画楼。书画均得文徵明秀韵,能诗,精鉴赏,富收藏。所绘《玉溪梦隐图卷·序雁联珠图卷合册》有影印本传世,驰誉东灜的画家顾若波是其再传弟子。张培敦曾修《吴中张氏家谱》。茂炯为其印行《如画楼诗钞》。艮庐词 吴县张茂炯仲清著。所收百阕皆长调。序中自称调必依前人四声,又自认间有一二字稍稍出入,韵用菉斐轩而又自认间亦参用《中原音韵》。五十始学词,一学便仿梦窗,故其生硬艰涩,饾饤不通,无病呻吟,搔首弄姿,穿凿凑合,不知所云,几无一首可以本读,疆倡导学梦窗之害,一至于斯。其自序作于重光协洽(一九三一),石印,写仿宋字本。词中自注“生长于西湖,中更宦辄别逾十年。乙卯(一九一五)重访旧游,园林祠宇都非昔观,今忽忽又十馀稔矣。”后有“己已(一九二九)消夏第一集”,当为苏州词。集中年份最迟者为《莺啼序》之庚午(一九三○),集中附姚 素评一页,函三页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