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大书法家华世奎先生精品七言楷书对联作品
此作为大拍北京翰海2006季春拍卖会中国书画(近现代二)专场拍品,
现为思进轩藏品。
尺寸:133x25.5cmx2,画芯尺寸:93x16.5cmx2。
释文为:黄鹂紫燕交相语,春草秋花各有情。
联句甚雅,其乐融融,有情人间,最是难得。
题识:弼臣,华世奎。
钤印:辛巳(白文),华世奎印(白文)。
华世奎先生最善楷书,走笔取颜字之骨,骨力开张,功力深厚,雍容大气,大字榜书有庙堂气象。
写大字楷书容易结板生硬,难于灵动,他的楷书,不仅有端庄大气之感,而且还不失灵动之姿,非常耐看,富有神韵。
此作最精彩莫过于“黄鹂紫燕”四字,其在字的结构空间安排及笔画的连断处理方面都做到了炉火纯青,游刃有余,
尤其是“鹂”字,笔断意连,结字顾盼多姿,异常灵动,整个字仿佛就像一只形象的黄鹂,写活过来了一样。
华世奎(1863年—1942年),字启臣,号璧臣、弼臣、思闇,晚年别号“北海逸民”,祖籍江苏无锡,后迁避于天津,著名书法家,天津“八大家”之一,近代天津的四大书家“华孟严赵”,华世奎名列榜首。他的书法功力深厚,学颜字,但是能够在厚重颜体基础上写出了挺拔灵动,写出自我新意,被人称为“华体”。
手书的“天津劝业场”五字巨匾,字大1米,苍劲雄伟,是其代表作。书法作品小至蝇头小楷,大至径尺以上榜书,结构都很凝重舒放,晚年更加苍劲挺拔。华世奎在民国书坛有着很大的影响,他的书法,在北京、天津一带享有盛誉。当时有着“草书三原于右任,榜书天津华世奎。”的说法,可见其影响之大。他不仅书法功力深厚,其人也刚正严谨,并且十分重视气节和骨气。其书法苍茫遒劲,雄浑厚重,是其人品和书品统一的表现和流露。华世奎尽忠竭孝、正直忠贞,加上其高尚的品格修养,使其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。
华世奎生于同治三年,出身天津旧盐商家族,为家中独子,在同族中排行第七,人称“华七爷”。16岁时得中秀才。19岁时中举人由内阁中书考入军机处,荐升为领班章京。1911年奕劻组亲贵内阁,又被升任清内阁阁丞。袁世凯任内阁总理大臣时,升正二品。“百日维新”后,以省亲为名弃官隐居天津,在意租界购置房产,以清朝遗老自居,自号“北海逸民”,终生不剪辫子,不用民国年号,不再入仕,不再参与政事,惟以诗文、书法自娱。
华世奎作为名书法家,订有“笔单”,往年天津各南纸局多代收书件。在当时与孟(广慧)、严(范孙)、赵(元礼)并称为四大家。因自小父亲对他寄望颇高,4岁时就指定书目让他学习,经常站立书写,腕力、臂力达到超人程度,为日后成为津门四大书法家之首创造了条件。华世奎的书法,真、草、隶、篆诸体,无有不精。而最能代表其书法风格的要算他的楷书作品,走笔取颜字之骨,骨力开张,功力甚厚,有馆阁气魄。手书的“天津劝业场”巨匾最令津人自豪。这块匾字迹稳健,苍劲有力,是当时的“劝业场”老板高星桥找到华世奎,以每字100大洋的价格请他书写的。由于当时没有今天把字放大缩小的技术,所以匾额需要多大,字就要写多大。当时华世奎先生拼起了三张大八仙桌,铺上纸,一气呵成,字大1米,苍劲雄伟,可谓其代表作,被国家定为中华历代名匾。华世奎先生一生只有二幅大字榜书,就是北京的“和平门”(今已不存)和天津“劝业场”。东北角的“正兴德”茶庄、估衣街的“德昌公”等著名商号匾额招牌题字也都是他的手笔。
华世奎经过长期的书法实践和探索,将苏东坡的巧结构和篆隶的笔法与颜的拙字相结合,形成了拙巧相间的“华体”书法;而且在理论上总结出了富于自己个性内涵的六种笔法,即“提、按、顿、挫、内颤、外颤”。他为人写了许多牌匾和碑记、墓志铭等,在天津留下了不少可资纪念的文物。书法作品小至蝇头小楷,大至径尺以上榜书,结构都很凝重舒放,晚年更加苍劲挺拔。著有《思闇诗集》留世。他的书法作品也被各美术出版社相继出版,如《津门华世奎孝经帖》等等。
华世奎对天津的文化事业十分关心,经他主持的有“崇化学会”、“国文观摩社”、“城南诗社”等文化团体,并长期作文庙主持,做出了积极的贡献。而且在做人方面可谓楷模,在他身上体现出高度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。程克任天津市长时,因受商震嘱托,每月从市财政局给华世奎拨出千元,用以其生活之需,被他坚持拒绝。于是后来每月拨出600元为崇化学会经费,余款400元为文庙修缮费,直至日本侵入天津为止。
1942年春夏之交,华世奎故于天津里第,终年79岁。其家属及在津遗老联名向伪满溥仪请谥,得赐予“贞节”谥号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