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明鑑“逸仙艺苑”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二十周年诗札
思进轩藏品。
托片尺寸:35x31.5厘米,字芯:31x27厘米。
释文:
草鸡奇男真神武,扫荡红夷复疆土;
生聚教训意深长,三百廿年资鼓舞;
禹甸至今已昭昭,团结统一斯招邀;
开府承天未了愿,振兴中华并肩挑。
款识: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二十周年,陈明监。
钤印:陈明鑑印(白文)。
此通诗札为“逸仙艺苑”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二十周年征稿诗札,
用纸为“逸仙艺苑”专用纸,书写内容为陈明鑑先生自作诗词,有一定的历史意义。
陈明鑑先生学识渊博;多才多艺,素擅诗词、史学,兼通英语,并治财政金融科学。其书法早于上世纪30年代就驰名八闽,流传海内外,为识者所珍藏。其爱国、敬业、多才、多艺之品质,仍为后人留下精神财富和美好思念。史料载陈明鑑先生的书法深受国民党元老、大书法家于右任影响,此通诗札可见一斑。
潘主兰先生在陈明鑑先生书法作品集之序言中特别谈及,当时有不加熟虑之人以“颇似于右任之框架而已”,议先生,盖非深知陈明鑑先生书法出处之故,大抱不平。窃以为先生书法根基是汉隶及魏碑,风格上的相似更多是取法上的“殊途同归”,以此札水平视之,形神兼肖,深得于右任书法风格神髓。杜甫诗云:“王杨卢骆当时体,轻薄为文哂未休。尔曹身与名俱灭,不废江河万古流。”文人相轻,历来有之,此所谓“颇似于右任之框架而已”实属无知之见耳,识者当知我所言非妄也。
近日得闲翻阅陈明鑑先生之书法作品集,发现作品集中有一条幅,粗看以为同诗札内容一样,细看发现最后面三句并不相同,诗札后三句为“团结统一斯招邀;开府承天未了愿,振兴中华并肩挑。”而作品集条幅后三句为“团结统一斯相招。承天未竞与华业,黄裔义应并肩挑。”,此亦可见老一辈文士精雕细琢,只字考究的敬业精神。两版本各有意思,但相比较,我还是更喜欢诗札的版本多些,敬其事,后其食,老一辈诚吾辈之楷模也。
陈明鑑(1903~1988年),福建福州人。
字:弘挈,晚年别署:存可老人,斋号:存可庐。
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员,
原厦门大学教授,兼系主任和图书馆馆长,曾一度被推举为厦大工会主席,
福建省“逸仙艺苑”发起人之一,任首届理事长,
曾任福建省名革常委及顾问。
1927年1月毕业于由美国教会联合创办的福建协和大学哲学系,以成绩优异留校任教;后做过中学教务主任,当过报社总编辑,继而在福建省银行总行任襄理、总管理处主任秘书及经济研究室主任等职。1950年曾任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教授兼系主任和图书馆馆长,曾一度被推举为厦大工会主席。后改任历史系教授,为福建省“逸仙艺苑”发起人之一;并当选为首任理事长,参加筹办福建逸仙业余学校,当首任校长,解放初期,先生是福州市和厦门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特邀代表,后为福建省民革常委、顾问。
陈明鑑先生学识渊博;多才多艺,素擅诗词、史学,兼通英语,并治财政金融科学。其书法早于上世纪30年代就驰名八闽,流传海内外,为识者所珍藏。其爱国、敬业、多才、多艺之品质,仍为后人留下精神财富和美好思念。陈明鑑先生的书法受国民党元老、大书法家于右任影响,字如其人,钢筋铁骨。
网上查资料看到有人谈及先生曾经为中国人民银行题匾,但我查不到这个说法的史料佐证,作品集中也没提及此事,或是有误?待再细考,如有师友知悉确有其事的请不吝赐教,多谢。
后附作品集条幅作品及内容:
草鸡奇男真神武,扫荡红夷复疆土;
生聚教训意深长,三百廿年资鼓舞;
禹甸至今已昭昭,团结统一斯相招。
承天未竞与华业,黄裔义应并肩挑。
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二十周年纪念,陈明鑑。
|